選擇手型
▼
選擇位置
▼
手語中動作的模仿
做為視覺語言,手語中充斥著大量的動作與敘述,從物體外型厚薄顏色的敘述、生物的樣貌動作、到人類各種操作行為等等,聾人用雙手、表情乃至全身,將眼前所見的各種事物,一一仿照再現,這或許就是手語中有著大量動詞的原因之一。
動作的運用策略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項:
單純仿擬操作:如挑擔、敲打。
工具與操作融合:聾人仿擬動作之時,不單單只是重現行為的操作,很多時候會將所使用的工具或動作主體的外型融入其中,例如掃地(掃動的同時,手掌亦象掃把之形)、船進港(移動的同時,曲掌象船形)、打電話 (撥號之時,另一手象話筒之形)。
藉由動作的模擬,其意思指向「名詞」:譬如碗粿(以剜碗粿的動作來表示)、汽車(以轉動方向盤的動作來表示)。這類的動作詞彙——有時已經算是短句了——通常同時包含了動詞跟名詞雙重意涵。
動作的仿擬,讓手語靈動活潑、宛若戲劇,同時也讓手語的「詞彙」數量難以估計,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聾人又「模仿」了什麼動作、這個動作什麼時候會成為「詞彙」;而類似的動作所表示的意思或對象,可能因為話語的情境不同,而有完全不同的意思。
例 句
- (你把它鑽洞然後裝上去喔?)很費工喔。你腦筋動很快喔,不懂的你都會研究,想到可以這樣分類,聰明喔。
- 房子整個都垮了。那個時候我人不在,我去嘉義。地震發生之前,大概六點左右,我去嘉義去買一些鞋底、鞋油之類的東西,開車去到嘉義時大概八點左右,就突然地震,一些建築物都垮了,我就趕緊回來。
- 男?女?大女兒…嗯…告訴他…帶我去學拳…老王打太極拳…大女兒、他…大女兒幫我拜託他讓我學拳,是啊是啊,喔,那些細節他都還記在腦子裡啊,記憶力很好喔他。
- 沒啦,我以前還小的時候,大概十六歲,就一直練習做皮鞋、黏鞋底啊、敲敲打打的,做學徒,還要負責清潔打掃,我十六歲的時候當學徒,很辛苦呢。到了…嗯?
- 十六、十七,十七歲我小學畢業,十六歲我就開始做學徒,負責打掃,跟著師傅學,這些事情大概做了三年,然後才開始練習做皮鞋,又學了三年,大概二十歲吧,才算全部學完。我十六歲開始當學徒,大概二十...二十二,前後共六年。